前言

地質與環境議題已逐漸為國人所重視,又在「地質法」、「環境教育法」、「文化資產保存法」等政策推進下,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自101年起每年巡迴全國推動地質與防災、環境、經濟、能源、保育、旅遊等措施或服務,結合中央、地方、產業界、NGO團體、社區(含地質公園相關社區、團體)、學校等單位,共同努力具有環境保護行動力的地質社會紮根工作,並活絡地方各項發展,推動地質生活圈。綜合歷年地質巡迴全台精華,以數位策展形式,邀請各界持續共襄盛舉!

廣告

特別報導


臺南七股

繼續閱讀
臺南七股

踩遍鯤鯓內海
飽覽溼地風景
向海洋致敬

「海天一色的水景,廢棄鹽田的田梗小路,候鳥不時在路上相伴,一整群人時跑時走,大家都陶醉在風景中」,回憶起上次參加地質嘉年華的路跑經驗,交通部觀光局雲嘉南濱海國家風景區管理處技正兼站主任王美欣語帶感性的說。

2020年地質嘉年華活動在雲嘉南濱海國家風景區舉辦,活動綜合路跑、健行、地質市集、行動博物館、空拍攝影、地質旅遊手冊,邀請民眾親身踏遍鯤鯓內海,向海洋致敬,共吸引超過2500位參加者共襄盛舉。

交通部觀光局雲嘉南風濱海國家風景區管理處技正兼站主任王美欣表示,千人路跑共分27公里、7.1公里、15.4公里三條路線,從雲嘉南濱海國家風景區的七股遊客中心出發,最遠的路線中途經過觀海樓、七股溪橋、 六孔管理站與臺灣本島最西側的國聖燈塔。


南投竹山

繼續閱讀
南投竹山

飛越車籠埔斷層
不再恐懼地震

「地質學的研究是驚奇、冒險、熱血的事,開一周的車程只為了見到一顆石頭、走在還有水流的河床上尋找斷層的露頭,地質學家克服了這些辛苦後得到的是地球誕生的故事;而現在地質嘉年華準備了最安全的路線及全臺最獨特的地質景點,正用同用的態度,把民眾帶去野外親身感受地質的魅力」,車籠埔斷層保存園區鍾令和博士說。

2019年的地質嘉年華,從南投竹山的內政部消防署訓練中心出發,沿途經過水雕峽谷、濁水溪沿岸、集集攔河堰、獅仔頭山、象鼻山、集山路跟紫南宮一帶,共分為17.1公里、11.2公里兩個路線,共吸引2000多名參加者共襄盛舉。

「在地質學家眼中,臺灣的山海太美了、臺灣有趣的地質議題太豐富了,根本調查不完」,他說,正因為臺灣是世界最年輕的造山帶,這個嬰兒期是地質調查最精彩的階段,每年也有大批歐美學者專飛臺灣研究。而地質嘉年華正把地質學家平常在做的工作,這些只留在相機、電腦資料夾的珍貴紀錄,企畫成一個個生動活潑的野外地質賞析路線,帶領民眾推開地質學的神祕大門。


高雄燕巢

繼續閱讀
高雄燕巢

全臺最高泥火山
咕嚕作響蓄熱待發

咕嚕一聲響起,泥火山口冒出大小不一的泡泡,濃稠的泥漿沿著泥火山錐的缺口溢出,緩慢流淌成一條長長的舌狀泥流;灰白相間的斑駁地面,白土是已乾涸的火山泥,灰土是剛溢下的泥漿,這都是烏山頂泥火山從不間斷噴發的證明。

高雄燕巢有個泥火山奇景,由於地底下有一層厚達2000公尺的泥岩層,遇到旗山斷層的錯動,泥岩層產生破裂,水份滲入地底下把泥岩和成泥漿,隨後高壓氣體沿著裂隙,將泥漿用噴發的方式帶出地表,成為我們在地面上看見的泥火山。

烏山頂泥火山是全臺噴泥口最密集的地方,也是噴泥錐最發達的地區,其中最高的一座約有5公尺高。每週六日援剿人文協會的成員都會在烏山頂泥火山值班,為民眾導覽地質特色。


屏東關山

繼續閱讀
屏東關山

追上半島飛石
用路跑體驗恆春
地質的魅力

「參與路跑的當下真是一種享受」,高雄市援剿人文協會陳士文說,4年前他參與2017年地質嘉年華在屏東關山舉辦的慢跑活動,那時千人大會師,從關山的高山巖福德宮牌樓下出發,經過貓鼻頭、後壁湖、龍鑾潭等景點折返,沿途多變的地形景觀盡收眼底,結束後還能在現場的地質市集買點心補給、買當地農產品帶回家,這既是旅遊又能用行動體驗當地風俗,直呼「這是哪個天才想出的活動。」

陳士文表示,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至今舉行過6次地質嘉年華,除了第1屆在玉里的活動他還來不及參與外,其他5次他都曾親身體驗過。除了參與路跑外,其中有一次辦在自己的家鄉高雄燕巢,他更號召高雄市援剿人文協會的60多位會員全力支援,藉由導覽地質賞析、維護路跑安全等協助,拉進民眾與地質的距離。

為推廣地質知識、強化國人對國土環境的認知,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連續6年在全過各地舉辦地質嘉年華,透過健行、慢跑、地質市集等型式,邀請民眾用行動學習地質、防災、環境的知識,體驗大地帶來的感動。


臺東利吉

繼續閱讀
臺東利吉

荒無惡地產甜美果物
海洋礦物讓農產更有味

卑南溪下游有一片累積刻痕的荒蕪山頭,這個被稱為利吉惡地的地表荒蕪光禿,充滿奇異的荒涼感。原本草木不生的惡地在農民逐步改良農耕技術下,現今已是釋迦、芭樂的大產地,而且口味比其他產地的更加清甜。

地質調查的研究指出,利吉惡地的土壤有豐富的海洋礦物是果物好吃的主因。當地果農瞭解原因後,行銷上更獲助力,現在每箱出品的水果箱上都印有利吉惡地的產地標誌,成為果物市場中辨識度極高的熱門水果。


花蓮玉里

繼續閱讀
花蓮玉里

少數能讓雙腳跨越
兩個板塊的地點之一

一隻腳各踩一個世界板塊,站出驚奇感!花蓮玉里鎮有一個橫跨秀姑巒溪的玉富自行車道,車道上連接了往來的行人、自行車,河床下是歐亞板塊與菲律賓海板塊碰撞的交界處,兩個板塊在600萬年前相遇產生了蓬萊造山運動,創造出今日的臺灣島。這個用「走」的也能抵達的板塊交界處是世界級的地質奇景,也是臺灣地形發育的開端。

玉富自行車道全長10公里,最初是1930年日治時期興建的窄軌火車鐵道橋,隨著1989年臺鐵改線後,這一段舊鐵道線在2009年改建成今日的玉富自行車道。玉富自行車道中的板塊交界地標是全世界在陸地上觀察斷層活動中最容易到達的地點,近年來也是鐵馬自行車隊熱門的打卡點。受到板塊擠壓的影響,玉富自行車道每年抬升2至3公分,因此也被稱為「會長高的自行車道」。

地質巡迴大事紀

101 110 年間

10

連續10年推動
地質知識網絡

20+

串聯超過20個
地方縣市

50+

巡迴超過50處
地方特色地質

900+

共跑了超過
900公里

50000+

超過50,000人共同
參與地質知識巡迴

10

連續10年推動
地質知識網絡

20+

串聯超過20個
地方縣市

50+

巡迴超過50處
地方特色地質

900+

共跑了超過
900公里

50000+

超過50,000人共同
參與地質知識巡迴

精彩影音

2020 地質嘉年華─
踩遍鯤鯓內海
2019地質嘉年華─
飛躍車籠埔斷層
2018地質嘉年華─
踏近燕巢泥岩
2017地質嘉年華─
追上半島飛石
2016地質嘉年華─
奔向利吉惡地
2015地質嘉年華─
跨越歐亞板塊

地質知識網

臺灣地質知識服務網
地質知識網絡粉絲團
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
地質數位典藏
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
出版品網站
地質旅遊百點
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
臺灣活動斷層網

今周文化事業(股)公司 / 今周行銷(股)公司 / 今周出版(股)公司
版權所有 本網站圖文非經本社同意不得刊載
Copyright © 2021 Business Today All rights reserved.